“党建+红色文化”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 2025-09-01 09:09:19
- 来源:新华日报
□ 韩明江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乡村振兴大背景下,要以“党建+红色文化”为核心,发挥党建引领优势,利用红色文化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党建引领红色文化学习,营造积极向上乡村文化氛围
乡村振兴需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凝聚基层党组织干部的思想共识,激发行动自觉,形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实力量。应坚持党建引领,将红色文化深度融入党员教育培训体系,着力营造积极向上的乡村文化氛围。要深入挖掘本地红色历史,系统整理革命事件、典籍、影像等资源,将其作为党员干部学习的生动教材,深刻阐释其历史脉络与精神内核。常态化开展特色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实地走访革命遗址、聆听先烈的奋斗故事,在沉浸式体验中强化身份认同与情感归属。通过以上率下、学践结合,引导广大基层党员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奋进力量,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并将其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坚实行动。
在此基础上,组织党员干部打造一支集宣传、讲解于一体的专业宣传队伍,定期面向农民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增强其保护红色文化资源的意识,激发农民宣传红色文化、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例如,定期派遣组织内部对当地红色文化有着深刻感悟和独到见解的优秀党员干部,通过开展红色文化宣讲会、利用乡村微信公众号发布红色文化主题推文等形式,拓宽乡村人民红色文化学习渠道,盘活红色文化与乡村资源。
党建引领红色文化保护,夯实乡村振兴文化资源储备
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牵头系统梳理与保护乡村丰富的红色文化家底。建议由基层党员和先进村民代表组成专项工作小组,全面走访调研,深入挖掘散落于乡间的革命故事、遗址遗迹、文物文献等珍贵资源。积极运用数字化手段,对收集到的资源进行系统整理、分类建档,建立内容完备、检索便捷的“乡村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实现资源的永久保存与高效管理。同时,要建立健全长效保护机制,严格落实红色遗址属地管护责任,明确党员责任区,负责日常巡查、修缮和维护工作。此外,可设立红色文化保护与开发专项基金,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保障,专项用于红色资源数字化采集、遗址抢险加固、日常养护管理以及数据库安全防护等关键环节,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坚实支撑,使之真正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与文化引擎。
党建引领红色文化开发,激发乡村经济建设发展活力
乡村基层党组织要坚持党建引领,深挖红色文化经济潜能,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邀请市、区党史专家和乡村红色文化研究学者共同组成红色文化研究会,从文化典籍、红色遗址入手深入挖掘当地红色文化的发展历史和时代价值,为红色文化开发工作提供明确方向和理论指导;结合乡村当地产业建设发展情况,积极探索“党建+新业态”“党建+新兴产业”等融合发展路径,确定具有鲜明红色印记和突出地域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基层党员主动与当地产业领导、员工展开交流合作,分享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文化品牌构建方面的总体规划和主要目标,引导地方将产业发展和乡村发展结合起来,充分开发当地红色文化资源来提升产业服务和产品的文化属性。通过多产业相互合作和协同发展来打造完整产业链,实现产业个体和乡村整体的互利共赢。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要深入挖掘和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独特的政治价值、文化属性和经济功能。坚持党建引领,系统推进红色文化的学习传承、保护利用与创新开发,将其深度融入乡村发展肌理,使之成为驱动产业兴旺、塑造乡风文明、凝聚民心动力的重要引擎,以红色文化焕活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作者单位:重庆财经职业学院;本文系重庆市“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教育科研实验基地”研究成果)
人物访谈
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