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宝玉:华北农村的传奇

  • 2023-08-31 18:28:25
  • 来源:新华文摘

虽然在农村口述史调研中不时地会发现一些乡间异士,但像武宝玉这样人生跌宕的确实少之又少。一位本来普普通通的农民,却活成了华北农村的传奇,活成了一个时代的缩影。从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笔者对武宝玉的生平事迹进行了深入的口述史调研,采访了武宝玉的弟弟、儿子、孙子、孙女及其他亲属乡邻,参观了武宝玉的照片、军功章、立功喜报等遗物,并查阅了河北省永清县退伍军人事务局保存的有关他的八十余页档案,了解了这位华北农民一生的困顿与抗争,不由得感叹其人生的坎坷及其与中国近现代革命历程的同频共振。

一、不堪受欺凌,被迫做土匪

在河北省永清县的东南有一个叫作黄家堡的村子。村子位于永定河泛区,土地贫瘠,但由于这一带分布着大片的盐碱地,也滋生了从泥土中提炼食用碱的手艺。1920年,武宝玉就出生在这样一个会烧碱的农民家庭。

武宝玉的父亲叫武志魁,在乡村中人品相貌都颇为出众。邻村的尹举人看中了这个后生,便做主将自己的女儿下嫁给他。这位尹氏是天足,没有裹脚,这在那个时代是女子的重大缺陷,但由此也可以看出她很有主见。出身书香门第,耳濡目染使她深知文化的重要,所以她非常重视教育,即便家里比较清贫,她省吃俭用也坚持把武宝玉送到私塾读了两年书。

八岁半的时候,武宝玉便开始随长辈学习一些农事,十六岁学做生意,十九岁时娶妻权宝蓉。从家人珍藏的他们夫妻年轻时的照片看,武宝玉比一般农民要斯文清秀,妻子权宝蓉也是农村里少见的秀丽。但不幸的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妻子的俏丽不凡招来了土匪的垂涎和算计。

那个军阀混战、兵祸连年的时代,也是个绿林勃兴、土匪猖獗的时期。尤其是七七事变之后,日寇南侵,国民党军队撤出冀中,各种结社自保的游杂武装纷纷出现。这些游杂武装鱼龙混杂,善恶不一,有的绑票打劫,有的杀富济贫,有的只图结社自保,当地百姓都笼统地将其称为“土匪”。永清县由于土地贫瘠、水患多发、百姓困苦,较之其他地方,匪患尤其严重。而武宝玉所在的黄家堡被当地百姓暗地里称为“黄家柳子”,一村之中就有数股土匪盘踞。其中一拨叫“张军”的土匪中,有一个绰号“大金鞭”的人,自权宝蓉嫁进村来便心生觊觎。

一日,谋划已久的“大金鞭”将武宝玉诓骗到老姜家坟,用枪顶着武宝玉的脑袋,威胁他要活命就用老婆来交换。武宝玉假意应允,回村后便带着妻子迅速逃离。可在那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一个凄惶无助的女人,到哪里投靠才能躲过拿枪的土匪而又不连累亲人?所谓的“官府”根本无法指望,这一带也没有共产党领导的稳定的游击势力。思量再三,夫妻俩心一横:“咱也投土匪吧!”

武宝玉投靠的这股土匪人称“大刀队”,据说每人配一口大刀,敢多次与日伪交火,在当地很有势力。武宝玉读过私塾,会写字记账,这在土匪当中可谓凤毛麟角,所以他很受尊重。其间,武宝玉离家日久想念娘亲了,他们还会挎着大刀武装护送。而其妻子权宝蓉勤快手巧,为大家缝缝补补、洗洗涮涮,不辞劳苦,也很快得到了人们的一致认同。于是,武宝玉夫妻便这样安顿下来,直到后来“大金鞭”被共产党击毙,妻子权宝蓉才敢带着土匪窝里出生的儿子回到家中。

二、抗日落敌手,掳日做劳工

日寇占领永清县后,也没能在这里建立起稳固的统治,因此,这里一直是各方争夺的一个拉锯地带。这也导致这些游杂武装在政治立场上五花八门:有的倾向共产党,有的倾向国民党,有的投靠日伪,而更多的只是从保护眼下的现实利益出发,朝秦暮楚,像墙头草一样摇摆不定。

据武宝玉的档案记载及其家人回忆,他曾跟着投靠的这拨土匪投过八路军游击队,也参加过很多次对日伪的战斗。土匪中的很多人同鬼子都有着亲人的血债,包括武宝玉本人。

那是1937年的秋天,鬼子从信安镇向北“扫荡”到黄家堡,村民纷纷逃亡。武宝玉的二爷跑不快,眼见鬼子追来,就藏身在村北的张草帽子坟后,但结果还是被发现,并被一枪击中腹部,血流满地,肠子都从肚子里流了出来。家人找到他时,人尚未断气,抬回家后好久,才痛苦地离世。因为二爷膝下无子,武宝玉便由家长做主过继给他,为他引魂下葬。按照乡俗,过继之后武宝玉便是二爷的孙子。所以不管是国仇还是家恨,日本侵略者都是武宝玉的仇敌。

但是,处在跌宕的历史长河中,身世沉浮往往总不由人。由于这一地区各股军事势力的消长和伪军的极力诱编,这股土匪的匪首后来又投靠了日伪。只是这支武装虽然名义上接受了日伪的“招安”,但并不为其效力,双方一直摩擦不断,且冲突不断升级。终于,1944年1月的一天,在文安县同日军的一次战斗中,这支土匪全军覆没,死的死,失踪的失踪,再没有消息。

家人没有找到武宝玉的尸体,但以往交火后这种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失踪也并不少见,不管是被俘虏,还是被活埋,几乎都没有生还的几率。于是,在多方打听都没有结果之后,家人便逐渐接受了武宝玉已然“不在人世”的现实,只有妻子权宝蓉不相信丈夫已死,不肯改嫁,拉扯着幼子执着地等待丈夫的讯息。

而武宝玉竟然真的没有死,只是在战斗中被俘,继而被关押到了西苑集中营。

西苑集中营在颐和园东南,七七事变前是国民党29军37师的师部所在地,北平沦陷后,就成为侵华日寇的兵营,也兼做其关押囚犯的集中营。据孙晶岩的《北平抗战秘闻》记载:“西苑集中营主要关押的是八路军的被俘人员、抗日根据地的党政人员和劳工。这里经常关押9000多人,生活条件恶劣,卫生条件极差,交叉感染,每天都有几十人病死饿死。日军将俘虏中身体壮实的挑出来,送到黑龙江省黑河、辽宁省弓长岭铁矿及日本做劳工。”

1944年4月,武宝玉被所谓的“劳工协会”选中,连同一起被挑选出来的身体较好的五百多人被装火车押到了塘沽,又于塘沽上船被押往日本。在日本的群马县,他们被迫每天开山打洞,修建山中的兵工厂。根据武宝玉的儿子武红旗回忆,武宝玉经常跟他讲起在日本的劳工生活:住处阴暗潮湿,不见天日,人们食不果腹,衣衫单薄,却工作繁重。很多人累死、病死,还有人被活活打死。残酷的环境考验的不只是撑下去的体力,还有活下去、斗下去的信念,考验的是精神上的坚忍能在多大程度上创造生命的奇迹。

这一情况同一些劳工的口述访谈大致可以相互印证。“据日方的资料,从中国强掳到日本的战俘劳工达4万人。当时,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战俘劳工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奴役虐待和敲骨吸髓的经济榨取,使7000多名战俘劳工惨死东瀛。”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武宝玉他们这些战俘劳工才得以脱离苦海,重获新生。但由于他们生活和劳作的地方在大山里,几乎与世隔绝,日本投降的消息开始他们并不知情。大家只是奇怪,为什么忽然间工地上静悄悄地再无人监管。直到一个认识一点日本字的劳工捡到一块报纸上厕所,看到报上登载日本投降了,整个劳工营才霎时沸腾:“日本投降了!终于可以回家了!”

三、强征从军旅,解放立军功

1945年11月,武宝玉抱着结拜兄弟的骨灰盒终于踏上了回国的归程。他所搭乘的轮船在青岛靠岸,正当他准备转乘火车归乡的时候,却被强征进国民党第96军。就这样,刚刚结束了战俘劳工的困苦生涯,他又被抓了壮丁,糊里糊涂地变成了国民党第96军45师1团9连的一名士兵。

实际上,劳工归国后被强征入伍的,远不止他一人。日本战败投降后,国民党急着抢夺华北、东北的胜利果实,匆忙调军北上,甚至不惜请求美军协调空运士兵。而在此时归乡的一部分掳日劳工,就成了他们现成的兵源。根据《益世报》刊载的当时南京中央社通讯:“据陆军总部第二处调查统计,在日华工总数计三万一千六百五十七人,又运送归国者九千九百人,已遣散者四千六百七十人,尚有五千二百三十人未遣散。计(一)由天津登陆五千四百九十二人,已遣散三千八百二十一人。(二)由青岛登陆二千二百人,全部未遣散。(三)由上海登陆一千二百八十一人,亦全未遣散。(四)厦门登陆八千四百九十人,已遣散七十八人,除厦门登陆华工系由菲律宾运回者外,其余均由日本运返。”武宝玉就在这批未遣散的人员之中。

抗战终于胜利了,但中华大地却并未就此太平。国民党反动派一边在全国抢占胜利果实,一边在美国支持下积极准备内战,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于是逐渐转变为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解放战争爆发后,很多国民党的军官和士兵在节节败退中都看清了民心所向,更看清了国民党的腐败无能,所以私下里纷纷酝酿起义,准备弃暗投明。1948年4月,当解放军进攻武宝玉连队驻守的山东潍县(今潍坊)时,武宝玉作为中士班长带领他的弟兄们主动放下武器,为解放军打开大门。他勇敢地为自己选择了一条光明的道路,从一名国民党士兵光荣地成为山东鲁中警备4团2营4连的一名解放军士兵。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由于作战勇敢、不畏牺牲,武宝玉在1948年9月解放济南的战役中荣立二等功。其后,他又随部队参加了淮海战役。淮海战役后,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和部队番号的命令,武宝玉所在的鲁中南纵队与济南起义的国民党吴化文部被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军,武宝玉又成为第35军104师312团2营4连的一名解放军战士。

1949年4月,武宝玉随同部队参加了渡江战役。后来曾有一部叫作《渡江侦察记》的电影火遍大江南北,武宝玉每次观看都是感慨万千。他不止一次地跟儿孙们讲:准备渡江的命令下达后,他们所在的连队在江北根本找不到渡船,最后他们班所谓的渡江工具就是用绳索捆绑连接的几块铺板。行进中好几发炮弹就落在他们的“小船”边。但幸运的是,不知为什么,这几个炸弹没戴迎风帽,所以落下来都没有炸响。可是快接近滩头阵地的时候,敌人的机枪扫射却异常疯狂,很多战友牺牲,鲜血霎时就染红了江面。

最让武宝玉骄傲的是,1949年4月24日,作为先锋部队最先攻入南京、攻陷南京总统府的,就是他们35军104师312团。

在解放南京之后,武宝玉随军南下,又参加了解放上海的战斗。在战斗中,他被一块弹片打中,晕死过去。被战友从死人堆里发现的时候,他的脸上血肉模糊,右脸颊被削去大半,都露出了牙齿。幸运的是,因为上海解放,他在大医院得到了当时最好的治疗,也成为一位较早接受植皮手术的解放军伤员。

在这段武宝玉自己选择的军旅生涯中,为了自己的信仰,他不怕艰苦,勇敢作战,获物质奖励一次,荣立二等功一次,并在1949年8月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

四、保家卫国战,跨过鸭绿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但武宝玉的战斗生涯并没有就此结束。朝鲜战争爆发后,他又跨过鸭绿江,参加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之战。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10月19日,彭德怀指挥东北边防军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开始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

武宝玉所在的第9兵团由于作风顽强、敢打能胜,被毛泽东指定入朝参战。部队从绍兴开赴山东兖州地区,短暂整训之后便踏上了开往东北的专列。原计划到东北地区整训一段时期,换发寒区冬装后再行入朝,但因形势紧急,就改为直接开赴朝鲜前线。11月中旬,第9兵团的20军、27军、26军相继入朝,隐蔽开赴朝鲜东线战场。此时,武宝玉所属连队已改编为志愿军第26军78师232团3营7连。11月9日,由辑安(今集安)进入朝鲜。

志愿军第9兵团可以说是仓促入朝,战士们穿的还是华东地区配发的薄冬装,而他们所开赴的朝鲜东线战场长津湖地区最低气温可达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异常寒冷。武宝玉是在冀中农村长大的,了解冬季的寒冷,在被掳日本期间也经历过寒冬的考验,但饶是如此,朝鲜北部山区的暴雪和极度的严寒还是对他形成了严峻的考验。

他经常跟孩子们讲起入朝后行军的艰难。当时,部队隐蔽前进,为了躲避敌机的轰炸,多是晚上在深山中跋涉,天亮就地休息。因为火光和炊烟会招来飞机轰炸,所以尽管又冷又饿,也不敢生火和做饭。连续急行军,后方补给跟不上,饿了就吃几口炒面,咽不下就拌口雪、舔点盐。休息时大家抱在一起相互取暖,但即便如此,很多战士还是被冻伤,连队中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非战斗减员。

26军作为后备军,南下进入长津湖地区的作战任务是配合20军、27军围歼美陆战第1师。但由于风雪迷漫、道路不熟且路途遥远,加之美军飞机的空中阻滞,26军未能按时到达指定地点实施围歼。这使得第9兵团错失了围歼陆战第1师的最佳时机,尽管后来继续追击取得了进一步的战果,让美陆战第1师经历了历史上最惨痛的失败,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仍未能全歼该部怎么说也是一个遗憾。为此,26军上下都进行了认真的检讨,也都憋足了一口气,要打个翻身仗来证明自己。

由于减员严重,武宝玉所在的26军在咸兴地区进行了一段必要的休整,没有参加第三次战役。直到第四次战役,凭借着优良的战斗作风,才重新扬眉吐气。

在第四次战役中,敌人大举进攻,武宝玉所在的第78师奉命连续行军,在8天内前进至抱川地区进行防御阻击,为大部队准备第五次战役的全线反击争取时间。他们坚守一线阵地,在敌人强大的火力进攻下,抱着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浴血奋战。阵地几经争夺,最终牢牢地控制在我军手里。他们的英勇战斗、顽强阻击让敌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胜利完成了在“三八线”以南阻敌至3月底的防御任务,得到了志愿军司令部的充分肯定和全军的广泛赞誉。

在第五次战役中,武宝玉印象最深的是围绕金鹤山的争夺战,以至于在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干部履历书》“何时何地参加过哪些主要战斗”一栏中,填写的唯一一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战斗就是金鹤山突击战:“一九五一年五月朝鲜金鹤山战斗,志愿军二六军七八师二三二团三营七连,任副排长参加突击。”

金鹤山是铁原、金化、平康这个三角地带的门户。而这个三角地带是铁路、公路交通的枢纽地带,也是志愿军补给的心脏,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所以双方对这一地区的反复争夺成为了战役的焦点。美军在坦克、炮兵、航空兵的支援下攻势凶猛,志愿军则顽强阻击。白天阵地如果失守,晚上就再组织突击抢回来。武宝玉就是在金鹤山突击战中“带一个班打坏敌人重机枪,保证完成了突击任务”,荣立了一等功。

除了空前惨烈的争夺战,让武宝玉记忆深刻的还有一个分吃猪食的场景。那是一次惨烈的战斗之后,活下来的同志连同武宝玉只剩了3人,而武宝玉也腿部中弹,伤势严重。这时,上级下达了撤退的命令,3人互相搀扶着艰难地向大部队的方向靠拢。由于此时主力已撤退到“三八线”以北,他们走了两三天也没有遇到部队。一路上田井荒芜,找不到一点食物,最后是靠老乡院子里的半槽猪食救了他们的命。

撤退到“三八线”以北后,武宝玉所在部队继续留在西方山一带顽强阻击敌人,在10个月之久的艰苦的阵地防御战中,令敌人损失惨重。

1952年6月,根据中央军委的轮战计划,26军将防务移交给新入朝的15军,分两路步行回国。6月16日,26军全军安全抵达安东(今丹东)。

赴朝期间,26军进行了大大小小数百次战斗,共歼敌3.8万余人,受到了多次表彰。而武宝玉本人,入朝时还只是第26军78师232团3营7连的一个小班长,经过第二、第四、第五次战役和1951年夏秋防御作战的锻炼与洗礼之后,回国时已经是3营8连的排长。他和他英勇的志愿军战友们,在装备落后、食物和防寒用具都非常匮乏的情况下,依然令世界上装备一流的美国侵略军经历了最惨痛的失败。

五、山河已无恙,解甲伴糟糠

回国后,武宝玉所属的部队仍旧归建华东军区。1953年8月,他由8连被调整到10连,仍任排长。1954年10月,中央为巩固海防,决定组建海军长山要塞区,武宝玉所属的第26军78师成建制入驻,于是他又被任命为长山要塞区1团10连的排长,成为一名共和国的海军。

1956年,在妻子权宝蓉的一再催促下,武宝玉申请复员。作为抗美援朝的功臣,组织上本来安排他去保定的中国农业银行河北分行任保卫科科长,但被他谢绝了。他放弃了人们眼中的大好前程,只愿回乡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

妻子权宝蓉也支持他的这一决定。对她而言,丈夫当不当官不重要,重要的是历经这么多磨难之后人还活着,还可以相守下半生。本来,早在1944年初文安县的那场战斗之后,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武宝玉就被亲人们认定已然牺牲。只有权宝蓉,凭一种直觉坚信人一定还活着,并固执地等待着。直到1949年底,武宝玉荣立二等功的捷报送到家门,她才确信自己的男人果真没死。

而直到1950年,武宝玉辗转接到妻子的来信,才知道在这乱世中妻子竟然也还活着,并且养大了幼子,坚贞地守护着他们的爱情。但在回信时,武宝玉又接到了准备抗美援朝的命令。为了不让妻子惦念,他只说队伍并不在一处固定驻守,如果回信耽搁了,不用担心。等妻子收到他的第二封信时,已经到了1953年春。

对于武宝玉可能入朝参战,妻子不是没有怀疑过。一封封书信寄出,如泥牛入海,也一点点地证实了她的猜测。那段时间,权宝蓉过得提心吊胆,天天盼着丈夫的音信。现在,武宝玉复员回来了,终于可以不再为他的安危揪心。

村子里一时间沸腾了,乡亲们都感叹:“武宝玉命真大!见过命大的,就没见过命这么大的!”大家都好奇他是怎样闯过了这么多的枪林弹雨,熬过了这么多的困苦艰辛。作为妻子,权宝蓉更关心的,是如何治疗那曾经的饥饿、寒冷和劳苦留给丈夫的一身病痛,是如何抚平穿过枪林弹雨后丈夫身上的累累伤痕。而她能做的,就是用余生温柔以待,守护好这个自己时刻挂在心上的人。

权宝蓉与丈夫从不争吵,没有任何意见。武宝玉吃饭极慢,一顿饭要吃个四五十分钟,以至于被村里人背后传为笑谈,但急脾气的权宝蓉从不催促,总是陪他、等他慢慢吃完。而武宝玉对妻子也是极为体贴,应妻子的要求申请复员,一下子从军官到农民,他没有失落,也没有抱怨。

1957年,武宝玉和权宝蓉的第二个孩子出生了,取名“新发”——一个充满了幸福和希望的名字。而15年前他们在土匪窝出生的第一个儿子当时取名叫“忍”。如今,终于忍得苦尽甘来,盼来了山河无恙、和平安定。

一个农民的企望是很质朴的,无外乎兵荒马乱盼太平,太平年景盼收成,而20世纪60年代初,严重的大饥荒又险些断送了武宝玉的性命。那两年,由于过度饥饿,武宝玉原先的胃病愈发严重。连妻子都以为这次他挺不过去了,抹着泪悄悄为他准备后事,可熬过了一次胃部切除3/4的大手术,武宝玉又一次奇迹般地死里逃生。

人们都说,是老天爷都觉着这对夫妻太过坎坷,才把余生的相守作为对他们的补偿和馈赠,让他们能彼此搀扶着又走过几十年的路程。

2002年农历八月十五,虚年83岁高龄的武宝玉走完了他传奇式的一生。一个月后,他的妻子权宝蓉也紧随他而去,在睡梦中无疾而终。

(作者:金久红 赵锋,作者单位:廊坊师范学院史学理论与中国史学史研究中心;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品征集与鉴定部)

责任编辑:佚名

政策解读

政策“组合拳”提振地产市场信心

政策“组合拳”提振地产市场信心

第八届两岸食品交易会开幕 逾1200家海

第八届两岸食品交易会开幕 逾1200家海内外企业参展

我国连续7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我国连续7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北京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节能减排效益逐

北京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节能减排效益逐年提升

国内油价年内首次上调 业界:国际油价短期

国内油价年内首次上调 业界:国际油价短期或将维持震荡走势

辽宁省冰雪产业将迎来跨越式发展

辽宁省冰雪产业将迎来跨越式发展

京ICP备12026250号-4
法律顾问 任党辉 北京双高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