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衣奶奶”15年坚持为贫困孩子“织爱”
- 2020-04-06 22:39:28
-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宁波4月6日电 题:“毛衣奶奶”15年坚持为孩子“织爱”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顾小立
得知320件爱心毛衣从浙江宁波顺利出发跨越数千公里送往新疆库车,韩翠菊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在毛衣之外,韩翠菊还给当地的孩子们捎去了一份落款是“宁波韩奶奶”的信:“希望你们好好学习,有什么需求写信告诉我。如果毛衣合身的话,明年奶奶再给你们寄。”
从2005年到现在,韩翠菊坚持用织毛衣的方式给贫困地区的孩子送温暖,目前已累计捐出超过1500件毛衣,成为远近闻名的“毛衣奶奶”。
“我的愿望很简单,那就是让孩子们的冬天暖一点。”韩翠菊说。
因爱而“织”
韩翠菊家住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柳街道,今年84岁。她说,十五年前在电视上看到的一幕,让本已到含饴弄孙年纪的她为爱心事业再次忙碌了起来。
“那年春节,我和女儿无意中在节目里看到,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冬天衣着单薄,有的甚至没有一件像样的毛衣。”韩翠菊说,她边看电视边陷入了沉思,总觉得自己应该为孩子们做点什么。忽然,一个朴素的心愿涌上心头——
“我们家里有毛线,我给他们织。”
说做就做。几个月之后,老人亲手织了36件毛衣。老人让女儿联系了需要毛衣的一所本地学校,并亲自送了过去。
“奶奶织的毛衣真好看!”看到各种卡通图案的毛衣,学校里的同学们都爱不释手。不过毛衣数量有限,有两个孩子因为没有分到毛衣,当场哭了鼻子。
韩翠菊看在眼里,格外心疼,“别哭别哭,奶奶再给你们去织。”
从此以后,“毛衣奶奶”便把织毛衣当成了退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家里的橱柜里逐渐塞满了各式各样的毛线。“每次出门,总想着买点毛线,久而久之家里就越堆越多了。”韩翠菊笑道。
年过耄耋的韩翠菊,给自己立下“小目标”:“一星期织一件毛衣,一年就可以织50件。”
因爱而“痴”
“我母亲是真的很用心在做这件事,她很快乐。”韩翠菊的女儿章女士说。
章女士打心眼里佩服母亲的毅力。在她眼中,母亲不光要把毛衣织得暖和,还整天琢磨着如何把毛衣织得更好看。“有时候她觉得颜色太单调,她就自己配色或者加一点配饰。”
“怎么样?这毛衣好看不?”每当章女士的耳边响起这句话时,她知道母亲又完成了一件“大作”,正满怀期待地请她“把把关”。她觉得,母亲在这把年纪还有这种把爱心坚持下去的精神,令人动容。
“她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多数时间都在织毛衣。”章女士说。
在韩翠菊的房间里放着一把白色塑料椅,她习惯每天一边看电视,一边坐在椅子上织毛衣,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候早上三四点钟就醒了,怕打扰到老伴,她索性躲在洗手间打毛衣。
章女士回忆,前两年母亲去韩国济州岛旅行,别人在海边看风景,她却在海边打起了毛衣。朋友忍不住拍了张照片发给章女士。“你妈太敬业了,出来旅游都不忘这宝贝!”
看到照片,章女士忍不住笑了。“我真是服了她了,有一次旅游回来,她竟然织好了两件毛衣。”
出门坐公交车,韩翠菊会在等车间隙坐在长凳上织毛衣;去医院看病,韩翠菊在等候叫号的时候织毛衣;晚上失眠睡不着,韩翠菊便翻出毛衣织上两针——身边的朋友打趣说,织毛衣已经让韩翠菊“入了迷”。
四川、云南、贵州、吉林、湖南、新疆……十五年来,经韩翠菊手织就的一件件毛衣被运往全国各地。她总说,只要身体允许,她会一直织下去。
“我知道,母亲是因‘爱’而‘痴’。她牵挂的,一直是那些需要毛衣的孩子。”章女士说。
因爱成“诗”
最近有一件事让韩翠菊觉得特别高兴,那就是越来越多的编织爱好者在知道她的事迹后,决定自发加入“爱心毛衣”的制作队伍,一起为贫困地区的孩子织毛衣、送温暖。
宁波市鄞州区东柳街道东海花园社区发起的“百人编织团”是这些爱心团体的代表。目前,团队已经招募了多个街道社区100多名编织手工志愿者,他们有些领取了毛线、工具加入编织队伍,有些爱心人士自备毛线赶制毛衣。
“现在社区也陆续收到很多爱心市民寄来的闲置毛衣,还有来自四川、河北、福建等地的爱心网友特意将毛线快递过来。”东海花园社区党总支书记王蓓说,年初,社区收到了一个来自福建莆田的包裹,里面有一个红白相间的编织袋,袋子里装的都是全新的毛线,“但包裹里没有留下任何信息。”
“现在有这么多人帮我,我们的爱心能量越来越大,有更多的孩子有毛衣穿了。”韩翠菊说。
“毛衣奶奶”的爱心故事,温暖了宁波一座城,也给了一些文艺工作者创作灵感。宁波诗词创作人“湿人甲”写了一首题为《织爱》的诗,专程为“毛衣奶奶”点赞。在《织爱》的结尾,“湿人甲”用深情的诗句写道:
虽然未曾谋面
却能触摸你的容颜
千丝万缕
编织爱的语言
虽然未曾相见
却能感觉你的笑颜
千丝万缕
编织温暖人间
今日要闻
人物访谈
政策解读